氧化三甲胺(TMAO)是海洋生物体内为应对海洋高盐、高静水压力和低温环境的一种重要含氮有机化合物,其被释放到环境后,可参与全球海洋气候调节和氮循环。以往研究表明,在深海(水深≥500米)的硬骨鱼中,氧化三甲胺的含量主要受深度影响,而与物种、温度和盐度无关;在浅海(水深<500米)的硬骨鱼中,氧化三甲胺含量受深度影响较小,但其主要影响因素尚不明确。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渔业环境优化与循环水处理技术创新团队针对这一科学问题,深入分析了浅海温度、盐度、水深等环境因子以及不同物种对硬骨鱼体内氧化三甲胺含量的影响,揭示影响的关键因素。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环境科学与生态学领域TOP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
该研究采集了中国近海和西北太平洋上层海域21种152尾硬骨鱼,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了肌肉组织中氧化三甲胺含量。研究发现:物种对研究的硬骨鱼体内氧化三甲胺含量起决定性作用(图1);在同一物种的硬骨鱼中,温度对氧化三甲胺含量有显著影响(图2),温度每降低1℃,硬骨鱼中氧化三甲胺含量比种内平均值增加4.66±1.38%;盐度对河口附近同物种硬骨鱼中氧化三甲胺含量有轻微影响,并验证了深度对浅层硬骨鱼中氧化三甲胺含量几乎没有影响的结论。研究结果为认识海洋气候变化与海洋动物间相互关系提供理论参考。
胡清静副研究员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研究生赵婉玉为共同第一作者,崔正国研究员为通讯作者。相关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等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23.165577
2023年8月22日
来源: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 王守伟教授级高工、朱秋劲教授:基于内源蛋白酶通过钠替代结合介导腌制减钠策略
-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生物学团队揭示转录因子OsSNAC1正向调控水稻硝酸根吸收的分子机制
- 云南省“咖啡果皮成分分析及综合利用研究”科技计划项目通过验收
- 淡水中心在吉富罗非鱼抗链球菌感染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 中国农业科学院|谷物加工与品质调控团队揭示食品加工过程中淀粉和多酚的复合方式对多酚体内释放的影响机制
- 华中农大张椿雨教授团队和华中科大栗茂腾教授团队联合研究取得新进展
- 中国农业科学院|食物营养与功能性食品创新团队研发大豆蛋白稳定的纳豆激酶W/O/W双重乳液包载体系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首次发现玉米中存在乳酸化修饰及其干旱胁迫响应功能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中心在大口黑鲈鱼粉替代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